在场众谋臣的看法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!
平原国毗邻渤海郡,距离刘羽掌控的清河国也不远。为什么他手下的谋臣,没有一个人提议招揽刘关张?
是这些人看不出来刘关张的潜力吗?并不是!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,已经让刘关张名震天下!
他们三人再也不是一介白身,被董卓轻视的布衣。而是汉室宗亲刘玄德、虎狼之将关云长和张翼德!
但刘羽部下谋臣将领,却依旧没有提议招揽他们!
原因很简单,他们也看出刘备不是等闲之辈!如同曹操那般,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岂能郁郁久居人下?!
这些谋臣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晓人和,明阴阳,懂八卦,晓奇门,知遁甲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绝对是属于站在天下最顶级的智囊团。
原历史中,刘备投靠曹操时,郭嘉就提议杀掉或者软禁。因为看出来刘备也是有着雄心壮志,绝非会屈居人下!
如此一来,招揽刘关张也只是自找没趣!
若非如今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渤海袁绍,暂时无暇他顾。否则刘关张三兄弟在平原国这个兵家必争之地,也将是刘羽势力需要解决的隐患。
刘羽更是知道,易小川显然也看过三国,知道刘备跳槽的次数比吕布还多。但刘备为人处事更加老道,与跳槽前后的领导关系都不错。
这种有雄心壮志,连枭雄曹操都说‘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’的霸主级别人物,刘羽不会去招揽,易小川也应该不会觉得袁绍有招揽的能力才对!
所以刘羽觉得,易小川显然是有更大的图谋。
“平原国地理位置绝佳,难道袁绍想要暂时收拢人心,让刘备三兄弟拱卫在平原国,甚至是平原国毗邻的兖州东郡,以此取代曹操的防线?”
沮授想了想后,说出了这个唯一比较合理的理由。
“公与的想法,前提是袁绍、公孙瓒和张燕的联盟成立。不知道两家使者与袁绍商谈,最后到底是成功结盟,还是失败了?”
田丰摇头说道:“看起来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点!因为刘备与公孙瓒乃是手足情谊,若是公孙瓒没有与袁绍结盟,刘备必定不会依附辅佐袁绍。”
“不可能的!”
沮授摇头说道:“公孙瓒和张燕两人,狼子野心,贪婪无度,穷兵黩武。此时袁绍处于劣势,想要结盟必会大出血。
“在袁绍没有信守承诺之前,以公孙瓒和张燕两人的为人,不见兔子不撒鹰,不会让手下势力提前协助袁绍,那么他现在派兵前往平原国于事无补。
“而且,以袁绍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的短视,是否会遵守盟约还犹未可知。”
不得不说,在场都是顶级谋臣,从心理、性格上面分析对手,同样分析对手是否会结盟的可行性。
但以袁绍的性格,让他大出血结盟公孙瓒和张燕,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!
很多人不太理解,都快要生死存亡之计,出点血,散财消灾不好吗?
但袁绍毕竟四世三公出身,有自己的骄傲,他是看不起公孙瓒和张燕,并且因为性格问题,这种被人趁火打劫、趁人之危的结盟,袁绍过不了自己的心坎!
不过毕竟信息不对等,情报不足,就算他们是顶级谋臣,也猜不出个子丑寅卯。
谁也不知道在生死存亡危机下,袁绍会不会改变性格,破而后立,结盟公孙瓒和张燕?还是继续维持曾经那四世三公出身的骄傲!
“这段时间有什么重大事情吗?”
刘羽心想道,“对了,陶谦惨败,接下来会求援盟友公孙瓒,后面田楷和刘关张率军驰援徐州。
“易小川这是要拖住刘关张,避免他们前往徐州?可暂时拖住没用,除非袁绍和公孙瓒真的结盟了。
“可就像沮授田丰他们所说,以袁绍的性格,会忍气吞声与狮子大开口的公孙瓒和张燕结盟?他能咽下这口恶气?”
刘羽也想不通透,毕竟情报不足,总觉得关键地方差了一环。
那么这一环是哪里?他们忘记什么重要情报了吗?
不过余光扫到郭嘉一脸镇定自若的神色后,刘羽瞬间惊醒过来。
“奉孝,你方才说袁绍营中派遣了两支队伍,一支去平原国寻找刘关张,另一支不知去向?最后查到了吗?”
正在热议的将领谋臣,立刻将目光望向郭嘉。他们差一点忘记了,郭嘉不是说有三件事情汇报吗?
这个重要信息,关键一环,难道就是这第三件事情吗?
郭嘉拱手道:
“主公英明神武,属下所思所想都逃不过主公的法眼。这也是属下要对主公汇报的第三件事情!
“虽然那一支人马石沉大海,杳无音信,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。但事出反常必有妖,袁绍越是谨慎小心,越是做的隐秘,越是证明图谋甚大,越是让属下好奇。
“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果然在属下细心观察下,繁多的情报中,长安中出现了一个消息,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,但对我们冀州战事有着至关重要的消息。”
众将领谋臣虽然没有失声问出是什么?但一个个屏住呼吸,皆是满脸惊疑不定的望着郭嘉,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?
到底是什么消息,竟然对冀州战事至关重要?
等等!
郭嘉为什么用“冀州战事”?“渤海战事”、“渤海之战”等形容不是更加贴切吗?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请大家收藏:(m.18xsorg.com)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18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